中科院地理资源所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副主任闵庆文教授加入了越来越多的中国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就中国未能保护西藏环境背后原因的思考。
在上个月初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网站上发表的一份报告中,引用闵教授的话说,作为环境保护政策的一部分,中国的国家公园体系忽视了当地居民的利益。他们的文化和传统生产方式在生态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这位受人尊敬的科学家说他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国家公园有了,园区内的居民怎么办?”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尽管自2017年以来“我国国家公园体制改革和国家公园试点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当地居民的去留,仍是建设中亟需关注和重视的难点。”
“与许多国家不同,我国的国家公园试点区内有着为数不少的农牧民。这种现状使得我国国家公园建设不仅要解决生态保护问题,还要解决这些居民的生产生活问题。”
引用他的实地研究和研究结果指出,“实地调研和研究中发现,国家公园建设的进程中,出现了对自然保护地设置只考虑保护对象,而忽视从管理人的角度实现保护目标的现象。“这种过分强调移民搬迁的举措,不仅在实践上难以操作,也不利于生态保护。国家公园建设,完全可以让当地居民以生态管护员的身份参与其中。”
为了说明当地藏人具有作为有效生态管理者的固有能力的观点,闵在最近的一个例子中描述了第一个国家公园将于2020年开放的三江源地区。“前不久三江源地区发生了严重雪灾,大雪覆盖草地,很多野生动物难以觅食。是当地老百姓、僧人挺身而出,自发组织运输队往里面运送草料。这样紧急、突发的情况一旦发生,只靠园区内的几个管理人员是无法完成的。”
三江源地区包括玉树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和黄南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藏族蒙古族自治州。该地区90%以上的人口是藏人。
闵教授继续说:“不仅如此,当地民族文化和传统农牧业生产方式对于生态保护也有重要作用。农牧民祖祖辈辈生活于此,形成了以自然崇拜为核心的生态文化;长期沿袭着传统的生态农业方式、逐水草而居的草原游牧方式,这种农业文化遗产不仅不会造成生态破坏,而且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协调和生态系统功能的提升。”
“因此,国家公园建设不应忽视当地居民的利益和他们在生态保护中的作用,不能忽视民族文化和传统农耕文化的保护。在合理规划、有效控制的前提下,让当地居民留在园区,不仅可以促进国家公园建设,他们的生活水平也会随之稳步提升。”
闵还进一步建议,“要重视构架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园管理体制与管理模式。适当引进而不简单照搬国外经验,特别重视保障当地居民利益和保护优秀传统文化。“国际上先进的自然保护思想与我国国情都决定了不能将人隔离于自然之外,对人的管理应当成为生态系统管理的一部分。”
闵教授的评估在很大程度上与西藏人权与民主促进中心在 2015年关于西藏牧民艰难生活的特别报告的结果相吻合,《浪费的生命:中国终结西藏游牧生活的运动》,由澳大利亚发展专家Gabriel Lafitte撰写。该报告揭露了中国有缺陷的保护政策,作为一种修辞,证明将牧民排除在牧场以及世界范围内的大部分保护运动之外,在其保护区数据库中毫无疑问地接受了中国的论点。